陪了我1000天的书,每一页都很治愈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07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· “人没有几个绝望的理由,如何活得下去!” 这几个月,加缪的这句话深深安慰了我。近五年,我的枕边书,是加缪的笔记。不夸张地说,这本书的每一页,都可以安慰到读者。 这本书也被译作“加缪手记”,三卷,浙江大学出版社的,后来做了精装版;差不多同时,译林出版社出了精选本,郭宏安的译本。三个版本,我都入手了。 札记中的神作,比如佩索阿的《惶然录》、纪德的《地粮新粮》,都很好,但于我而言,他们都不如加缪那么切身——在加缪的笔记里,我仿佛能看到加缪的表情,听到他的呼吸。 《加缪笔记》里,有许多广为流传: “这个世界的灾难与伟大:它绝不贡献真理,只贡献爱。荒诞统治世界,而爱拯救之。” “我们没有时间成为我们自己。我们只有时间幸福。” “需要正确,这是庸俗的人的标志。” “荒诞的世界只接受美学的辩护。” “发誓在最不高贵的任务中完成最高贵的行动。高贵的本质,正是蔑视、勇气和深深的冷漠。” “在所有的处境、不幸、失望中,我全部的努力在于重新接触世界。” 加缪的基本底色,也是《西西弗神话》里说的,用经历抵抗绝望,走过虚无。这是我这些年的重要精神依托,也是我劝慰别人的不多的武器:“我的灵魂并非向往不朽,只是穷尽可能之地”。 具体到笔记的形式,我理解为格言式的散文,是“思想图像”(语出德语诗人格奥尔格,人们常用此来赞美本雅明),读它们,既是智识体验,也是感官体验。一如加缪自己所言,“人们只通过形象来思考”。 《加缪笔记》就是这样用形象来思考的书。 书里还有一段论旅行的话,加缪说“旅行的代价是恐惧”,我初读此句,非常震撼,加缪后面的说明,我一定要引用一下: “在某一个时刻,离我们的国家、我们的语言那么远的地方,一种模糊的恐惧抓住我们,一种本能的欲望是重新回到旧有习惯的保护中去。这是旅行的最明确的所得。这个时候,我们是兴奋的,但是脆弱。最微小的碰撞都会震动我们,直到内心的最深处。一道道光亮相遇,永恒就在那儿。这就是为什么不应该说旅行是为了快乐。没有旅行是快乐的。我看到的更是苦行。人们为了文化才旅行,如果我们想要通过文化实践我们最深刻的意义,即永恒的意义的话。快乐使我们离开自身,就像帕斯卡尔的消遣使他离开上帝一样。旅行如同一门更高深、更严肃的学问,使我们认识自己。”